🌑

:)

2020年的第一场雪

2020年的第一场失败来的很早,好像又很晚。

刘老师上的课和别的课不一样,他以面试的方式来给学生打平时分。每到期末一定要打分了的时候,他会开启一个在线会议室,然后邀请同学们一个个进入会议室和他聊一下。我一共和刘老师上了两门课。两个月前,我进入了刘老师的会议室和他聊操作系统,谈笑风生,然后满意地下线了。两周前,我进入了同样的会议室聊编译原理,结果在刘老师提的第三个问题处就卡住了。当我犹豫不决地说出我的答案“终结符”时,这场面试也基本上被终结了,直到我灰头土脸的退出会议室后,我才反应过来正确答案是“开始符”。于是我因为这个完全相反的答案,被刘老师评价为,引用如下,“看你也不像那种什么都不会的学生,怎么编译原理学成这个样子?”

我在晚上七点二十分退出了刘老师的会议室。直到九点半,我都非常懊恼,捶胸顿足:怎么会这样呢?太紧张了啊,没发挥好呀!九点四十分的时候,我认定这样的面试模式有失公允,不仅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,而且有极大的偶然性。不过十点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,其实答错问题完全不是偶然;对操作系统几乎一窍不通,还能拿九十多分,才是真正的偶然。不由得,又深刻地认识到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功力太浅了。一直都很佩服写c写的很好的人,进而更加佩服会写汇编语言的人,进而更加佩服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人。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是old-school的,是水平很高的人,恰巧刘老师也被我归类为这样的人。反观鄙人,用的语言越高级越好,有弱类型就不用强类型,最好什么东西都是动态的,这也许就是我选择了JavaScript的原因,可谓是肤浅无比。哎,有啥办法呢,看看多读几年书会不会有所改观。

其实2020年已经过了一半,但是元旦和过年还是历历在目。疫情把我的生活扁平化了。空间上压缩,时间上拉伸,这半年完全是片段化的。前两个月一门心思准备雅思,结果雅思直接取消到七月;三月四月各种投简历面试,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收留我,二线三线公司offer倒是拿了一些;之后就是学校里的期末考试,一个月连考了两个学期的期末考,只能说三学期制确实锻炼人。片段化的生活就导致每天做的事情高度重复,加之只能在家里活动,非常憋屈,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倒退了。生理上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,体重直线上升,整个轮廓几乎大了一圈,以至于去年能穿的裤子甚至都套不上去了。心理上的变化感觉上是温水煮青蛙式的,好像也没有也特别不正常,但是也会坐在楼梯上发呆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,也有时候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。掐指一算,我已经差不多度过了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,当然也许是三分之一,也有可能是四分之三、五分之四之类的,取决于运气和生活。有可能在我毕业后参加了一份侵占了所有时间的工作,然后每天浑浑噩噩对着电脑敲键盘,那么我的生活可能已经结束了。前一阵子在朋友圈阅读了高中同学的抒情长文,哀叹选择的专业是多么的错误,未来的前途是多么的暗淡,在深表同情的同时也读出了一些共情,尽管我学的是大众意义上的好专业,但是如果真的要像传闻一样修福报,我内心还是抗拒的。何况根据我去年暑假的经验来看,我的颈椎问题和视力问题和健康状况都值得注意。实际上体育老师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。

7.15 更新

Update:编译原理总评竟然有85分,看来刘老师还是很慈祥地打了比较不错的分数。我发现我完全是一个唯结果论的人,编译原理有85分,别的也都不重要了。就当成是一个黑盒,外面的接口很美好,不会有人真的去看黑盒里面是什么样子的,我自己也不想看。

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这周开始了实习。第一天开通各种工作账户,各种配置权限,昨天和今天把我们组的服务起起来了,虽然还是感觉很庞杂,无从下手,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React文档上了。同事们都很厉害,我的生活又充实起来了。七牛用的技术栈和我之前接触过的完全不同,还有很多很多要学的。我期待着在项目的仓库上提交我的第一份pr。

— Jul 15, 2020